|
||||
|
||||
|
近日,為安全、高效推進山地光伏項目建設,切實提升復雜地形下的施工科技水平與安全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項目建設效率與科技化施工水平,臨滄地區工程建設指揮部光伏項目部精心組織,特邀專業無人機講師,為項目部管理層、各分包單位負責人及一線無人機操作手舉辦了一場針對性強、內容豐富的山地光伏無人機吊裝專項培訓。此次培訓旨在從思想源頭和操作規范上,為這一新興作業方式筑牢堅實的安全根基。 山地光伏項目地形復雜,傳統運輸方式面臨效率與安全的雙重挑戰。無人機吊裝技術雖能有效破解此難題,但其作業過程技術含量高、風險點多,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極致要求。指揮部光伏項目部堅持“安全先行,培訓筑基”的原則,將本次安全培訓視為引入新技術前的“必修課”和“準入證”。這也標志著臨滄地區山地建設在智能化、機械化施工應用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 聚焦實戰難點,破解山地施工難題 臨滄地區山地起伏、地形復雜,光伏組件、支架等物料的傳統運輸方式不僅效率低下,更面臨坡度陡、轉彎多、路徑窄所帶來的安全挑戰。無人機吊運技術憑借其靈活機動、受地形限制小等優勢,逐步成為破解山地運輸難題的有效路徑。同時為避免大型機械進入茶地,對茶地進行破壞,通過無人機運輸可以有效的對茶地進行保護,這也使我們與當地村民建立了友好關系。然而,空中吊運作業對設備穩定性、操作規范性、環境適應性均提出極高要求。項目部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吊得穩、放得準、控得住”這一核心目標,系統設計培訓內容,重點強化參訓人員在復雜環境中的風險識別與應對能力。 理論實操結合,全面提升專業素養 本次培訓緊密結合山地光伏建設的實際應用場景,設計了系統化的課程內容。在理論授課環節,專業講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無人機吊裝系統的基本原理、設備結構與性能參數、安全操作規程、空域申請與飛行注意事項、不同氣象條件下的飛行策略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處置預案。重點針對山地環境特點,分析了氣流、坡度、障礙物等因素對飛行安全與吊裝穩定性的影響,使學員們建立了全面的理論知識框架。 在實操演練環節,參訓人員在指定安全區域內,在講師的指導下,親自上手進行無人機起飛、懸停、航線規劃、負載掛鉤與脫鉤、精準投送等系列操作。通過模擬山地光伏場區的典型吊裝任務,學員們不僅熟悉了設備操控技巧,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了應對實際作業中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項目部管理者與分包單位負責人通過觀摩和部分體驗,也對無人機吊裝的流程、潛在風險及管理要點有了更直觀的認識,為后續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礎。 強化安全意識,筑牢施工安全防線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培訓全程貫穿“安全第一”的理念。講師反復強調無人機吊裝作業中的安全風險點,系統剖析了山地環境下無人機吊裝作業的典型安全風險,如:復雜氣流導致的飛行不穩、信號遮擋引發的控制失效、設備故障帶來的墜機風險以及吊裝物擺動可能造成的人員傷害等。課程詳細講解了設備日常檢查與維護規程、作業環境安全評估標準、空域管理與飛行審批流程、異常情況應急處置預案等關鍵內容。通過深入的理論學習,全體參訓人員,尤其是管理者和負責人,深刻認識到安全管理的極端重要性,明確了各自的安全職責。 凝聚各方共識,共推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此次培訓不僅是一次技能提升,也是一次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動員,更是一次安全責任的再明確、再落實。通過培訓,項目部管理人員、分包單位負責人及一線操作手對無人機吊裝技術的優勢和應用前景形成了更清晰的認知,增強了運用新技術攻克施工難題的信心。項目部明確要求所有操作手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程,未來在施工中,必須持證上崗,嚴守規程。各分包單位必須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日常安全管理;指揮部將建立嚴格的作業審批與現場監督制度,確保每一架次吊裝作業都處于嚴密的安全管控網絡之中。 臨滄地區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賦能,安全是前提。引入無人機吊裝技術,不是為了增加風險,而是為了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建設任務。此次專項安全培訓,為我們下一步規模化、規范化應用該技術劃定了‘安全紅線’,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此次系統化、高標準的安全培訓,臨滄光伏項目部成功統一了各方安全思想,規范了作業行為,為山地光伏項目建設安全、高效地邁入“無人機時代”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揮部將以此次培訓為起點,持續跟進無人機吊裝技術的應用效果,不斷優化作業流程和管理規范,逐步擴大應用范圍,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驅動臨滄山地光伏項目高質量、高效率建設的強勁引擎,為區域綠色能源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
||||
|
【打印】
【關閉】
|
||||
|
|